每年的10月15日,我们迎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既是为了关注和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也是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眼健康的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权威统计,全世界估计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人,这一数字揭示了全球范围内视力障碍问题的严峻性。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占全国残疾人口(8591.4万)的17%,占全球视障人口的约18%,是全球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盲人群体面临着诸多生活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眼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了视力障碍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致盲性眼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或提前干预的,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部分眼病已经可以通过治疗来解决致盲问题。接下来,我们带你了解以下几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以便您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这些疾病。
可预防类致盲性眼病
1、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据《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权威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青光眼患者约2180万(约占全球25%),其中,致盲人数567万(致盲率近25%)。青光眼发病往往悄无声息,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是两种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闭角型青光眼通常由于房角关闭导致房水排出受阻,进而引发眼压急剧升高,患者会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球胀痛,伴随同侧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有时候会被误诊为脑炎,神经性头痛或肠胃炎而耽误治疗。而开角型青光眼则更为隐匿,它通常由于小梁网的引流功能逐渐下降而导致眼压缓慢上升,损害视神经,导致视力逐渐丧失。 青光眼的致盲风险是可以防控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并配合家庭化的日常眼压监测,可以显著延缓致盲进程延长视力寿命,大幅降低致盲率。眼压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关键,通过精准用药降低眼压可以减轻视神经受到的压迫,减缓其进一步损伤,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2、 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患者常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变色、变形等症状。除此之外,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网膜组织明显变薄,出现变性、萎缩,变得十分脆弱,当受到外力等因素冲击时,可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造成永久失明。 对于病理性近视的预防,主要是控制近视度数增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控近视度数发展。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外伤,以免加重眼底病变。对于高度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长应密切关注其视力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疾病。由于眼底血管损伤,视网膜缺血,进而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容易出血,形成增殖膜,导致视网膜病变。 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飞蚊症等。 控制糖尿病是预防此病变的关键,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持续高血糖和糖代谢紊乱,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治疗类致盲性眼病
1、 白内障 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主要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而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替换混浊的晶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 2、老年性黄斑病变 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视网膜慢性光损伤、代谢障碍等有关。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最直接的病因是多种原因复合作用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功能减退。 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色彩感知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老年黄斑病变,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比如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以抑制新血管的生长,避免出现病变区域的出血和渗出;以及通过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 通过日常监控以及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预防致盲性眼病的有效手段。通过眼科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避免视力损失的发生。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眼病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用眼等。对于已经患有眼病的人群来说,更应该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以避免视力损失的发生。 在国际盲人节这一天,让我们共同关注眼健康,提高对致盲性眼病的认识,警惕致盲性眼病。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普及眼健康知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实现让眼疾病致盲率大幅下降的梦想,让人类的生活充满阳光。